起底“反催收”的内心世界:立身之本,为何如此不堪?

信用是立身之本。这句话,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但现如今,诚信、遵守信用,反倒变成了“难能可贵”的事儿。尤其体现在借贷业务中,信用的塌陷,导致部分借款人想方设法逃避还款,出现了“逃废债”、“反催收”等一系列行为。别有用心的企业还建立了“反催收联盟”、“不还钱公司”,通过一些短

起底“反催收”的内心世界:立身之本,为何如此不堪?

起底“反催收”的内心世界:立身之本,为何如此不堪?

  信用是立身之本。

  这句话,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但现如今,诚信、遵守信用,反倒变成了“难能可贵”的事儿。尤其体现在借贷业务中,信用的塌陷,导致部分借款人想方设法逃避还款,出现了“逃废债”、“反催收”等一系列行为。

  别有用心的企业还建立了“反催收联盟”、“不还钱公司”,通过一些短视频平台,手把手的教你“不还款”。这样做不仅使自身的信用和征信千疮百孔,未来在借钱的道路上更是举步维艰。同时也破坏了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

  从本质上去分析,反催收人群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样?在“逃废债”环节,信用对于反催收人群的天秤向哪一方倾斜?

  信用的本质

  关于信用的本质,不想把问题说的太复杂。大家老说“诚信为本,信用优先。”信用到底是什么?

  信用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具有“实体”的物质。

  从抽象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离不开信用。比如说,渣男几乎都是不讲信用的,欺骗姑娘感情的。

  从“实物”的角度来看,信用是可以被抵押、担保的。现在很多的借款、贷款都是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贷款。其实,并不是完全的无抵押,这种形式的贷款是拿借款人的“信用”做抵押。

  等于你刷上这张老脸,拿自己的信用和人格名誉做担保,然后借款。

  信用的本质,其实与人的行为方式,教育程度,受众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信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敏锐度、行为方式的改变,信用主体的信用体系也会发生变化。

  都经历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话”和“鬼话”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信用方式。谎言和真实,还有“真实的谎言”,这三者之间的信用变化也是不同的。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

  所以就引出了在贷款业务环节,信用天秤倾斜的问题。

  三大因素让反催收“理直气壮”?

  随着信贷市场的不断完善,信贷领域从之前的线下借款,到现在大部分转移到了线上借款。此前风控的中心要素是“看得见,摸得着,找得到”。现在则变成了“精准确定,多维度审核”。

  从线上到线下风控的整体逻辑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还是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唯一不同的是线上的技术型风控对还款能力的确定和过往信用记录、消费记录的确定往往更为精准。但是还款意愿的确定,识别率较低。

  还款意愿是指借款人是否遵循自己的信用,做到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加之,刚才提到的信用跟随着环境、敏锐度而改变。所以,还款意愿并非一成不变。

  各种因素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蝴蝶效应”。在还款能力尚在的基础之上,还款意愿变得开始有选择性。

  目前征信市场已经完善,对于央行征信这一大型的基础信用记录框架,正在多维度地进行深层次构建。所以“上征信”的部分,会促使借款人提前还款。

  按照征信记录的规则。一旦出现逾期,征信记录的更新(半个月)就会显示。那么,借款人再进行其他贷款业务,比如消费贷、购房贷、经营贷势必会受到影响。有些贷款,对于信用记录的要求极为苛刻,一旦出现逾期,就是“一刀切”。

  征信记录,是信贷市场的重要轨迹,也是衡量借款人的第一标准。别说贷款,就是现在丈母娘找看女婿,也得先看征信。谁想找个“欠债大爷”回家。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

  反催收人群,到底是还款能力的问题还是还款意愿的问题。征信记录是否制约或者促进反催收人群进行有目的的“逃废债”。

  首先,是否上征信,确实影响着借款人“有目的的还款”。你上征信我就先还,不上征信我就先拖一拖,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说的直接点,希望征信别有记录,不上征信的部分,我先拖着点,先紧着上征信的那头。

  所以,各类民间借贷,或者某些非法平台,打出了“不上征信”的营销手段,正是抓住了这部分“选择性还款人群”的心理,才使得该业务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次,从借款人本身来讲,过度消费,过度借贷,超前消费确实也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因素。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超前消费,或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看到相关企业的宣传,“无抵押、无担保、0利息”等广告,进行多头借贷。一旦入不敷出,多头借贷的情况会导致债务集中爆发,从而进行“逃废债”。

  最后,从目前“反催收”的情况上来看,某些不法分子,不法商家,甚至是一些短视频博主,也看准了这一机会,纷纷开始教一些别有用心的借款人“反催收套路”。甚至鼓励借款人进行“多头借贷”、欠债不还。

  有了这些所谓的“反催收套路”和“教程”,唆使了一些本就还款意愿不强的人铤而走险。这就好比当年,岳不群诬陷令狐冲,自己偷了辟邪剑谱,敢跟左冷禅去抢“五岳盟主”之位。

  以上三个因素叠加到一起。让反催收的人群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在面对逃废债的问题上都“理直气壮”。

  铤而走险,各种“套路”都用上,就是不还钱

  2021年9月,某消费金融公司接到客户(李某)投诉。李某称:自己出了车祸,住院导致贷款逾期,并提供了某地公安部门的出警记录。金融机构接到材料后,发现不管是从材料的行文表述上,还是最终的文件落款上,全都不符合公安机关出具材料的逻辑。金融机构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原则,找到了材料文件中落款的公安机关。经核实,材料系伪造!

  经公安机关的初步侦查发现,李某因买房急需处理个人征信中的逾期,找到了代理维权机构。该机构帮助其伪造材料,以此来逃避还款和消除征信不良记录。

  据李某交代,通过线上的“黑中介”主动联系了该代理维权机构,代理维权机构拿到李某的合同后,多次冒充李某身份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并伪造虚假材料企图达到不还款,消除征信不良记录的目的。该代理投诉机构,从中收取李某3万余元服务费。目前,该案件已在进一步审理中。

  你有钱给黑中介,给维权代理机构,就没钱还清借款!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为了不还款,借款人是煞费苦心。你说你这点聪明劲儿,用在正常还款上不好吗?而且,这个所谓的“代理投诉”机构也收了你3万块服务费,可能你在这家金融机构的贷款都不到3万元。

  能为了不还款去犯罪,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个案例对于“反催收”来讲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铤而走险,毫无底线的“反催收”套路充斥着整个市场。

  政策频出,企业在行动,对“反催收”进行集中打击

  今年一季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表示:健全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严惩逃废债行为,加强网络借贷领域失信惩戒。

  重磅政策的发出,对信用体系建设,反催收和加强逃废债人群的惩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重庆市委网信办、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共计40余家单位组成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简称AIF)系针对反催收联盟等灰黑产肆虐现象,金融机构自发形成的松散型组织。

  协办单位涵盖马上消金、捷信消金等头部消金机构,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机构,乐信、度小满等小贷机构,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

  AIF联盟成立后,将在公安、网信、人民银行、银保监、地方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强力支持和领导下,在现有成员基础上,不断汇聚消金公司、银行、保险、小贷、金融科技等金融领域优质企业力量,推动建立打击金融领域黑产协作平台,为后续各成员单位有效打击金融领域黑产犯罪活动提供积极支持。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反催收并不可信,也不能长久。公序良俗决不允许以“投机取巧”的方式进行破坏。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依然是永恒的主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信贷市场的信用基础必须要牢靠扎实地建立。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信用是立身之本。为此,捷信消金也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面对不法分子的行为,应做到“六不”——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不扫码、不点链接、不接未知电话。“四不信”——征信洗白、逾期铲单、征信修复培训、征信修复代理等四类营销不可信。

  信用市场的稳定关乎整个经济大局的稳定,我们能够做到的是维护我们自身的信用,只要我们自身的积木不坍塌,整个市场就能坚如磐石。

起底“反催收”的内心世界:立身之本,为何如此不堪?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