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通过P2P发放7.14高利贷,逾期后上传个人征信存在“砍头息”

在最近这几年里,银行信用卡用户逾期趋势不断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甚至于银行的投诉率也在不断的上升,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实际问题却是银行委外的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工作人员“身份不明”和信用卡用户遭遇实际经济困难的时候拒绝协商、通过叠加违约金和复利计息不断的累积信用卡用户的债务、信用卡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遭“身份不明

银行通过P2P发放7.14高利贷,逾期后上传个人征信存在“砍头息”

银行通过P2P发放7.14高利贷,逾期后上传个人征信存在“砍头息”

银行通过P2P发放7.14高利贷,逾期后上传个人征信存在“砍头息”

  在最近这几年里,银行信用卡用户逾期趋势不断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甚至于银行的投诉率也在不断的上升,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实际问题却是银行委外的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工作人员“身份不明”和信用卡用户遭遇实际经济困难的时候拒绝协商、通过叠加违约金和复利计息不断的累积信用卡用户的债务、信用卡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遭“身份不明”人员恶意骚扰等等违规问题。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银行作为合规而且受到国家授权的金融机构,从成立到运营再到贷后风控都有着严格的管理体系,但是在最近这几年信用卡用户不断的遭到“身份不明”人员恶意催债,甚至于连与信用卡债务无关人员都遭到这些“身份不明”人员的恶意骚扰的事件不断的发生遭到了大众质疑银行是否有能力对于用户的信息安全有安全保障的能力或者说银行压根授权“身份不明”人员对于存在逾期的信用卡用户利用非正常手段催收逾期的债务,要不然,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存在侵害行为的“身份不明”人员为什么会有银行用户这么详细的个人信息?

  而现在的关键性问题是,逾期的信用卡用户因经济或生活问题无法一次性偿还信用卡的债务,而他们恳求银行进行个性化分期还款很多一部分遭到拒绝,而这部分信用卡用户在无奈的情况下只能继续逾期,从客观的事实来讲,信用卡用户逾期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问题,而银行拒绝信用卡用户个性化分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信用卡用户具备偿还的能力,但是,我们非常奇怪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如何认定或认为逾期的信用卡用户具备信用卡债务的偿还能力呢?

  这个问题我们打电话询问了很多银行的客服,但是,这些银行的客服通常以各种缘由拒绝回答我们的问题,甚至于在逾期的信用卡用户接到银行的电话时,我们也询问的同样的情况,可是,得到的结果却是都是这些银行工作人员的自认为,甚至于有些银行不顾信用卡用户家庭存在的问题,利用给信用卡用户亲属好友、工作单位、通讯录里面的人拨打电话这种“胁迫”的方式,“威逼”信用卡用户偿还信用卡债务。

  那么,他们这样做的问题我们认为会更大,因为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超30.5%本身有偿还信用卡债务能力的用户,因为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经常骚扰信用卡用户就职的工作单位而被“辞退”,因此本身有偿还能力的信用卡用户因为这些银行的工作人员的原因而失去了“偿还能力”,甚至于,有部分信用卡用户因存在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家人生病这种情况而导致信用卡逾期,他们同样遭到了银行工作人员拒绝个性化协商还款和遭到其委外的“身份不明”人员恶意骚扰,我们奇怪的是,银行这样做到底是想让信用卡用户还款,还是一直逾期呢?

  通过我们对于36位逾期的信用卡用户进行询问,根据他们表示,他们也想偿还银行信用卡的债务,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的经济问题和被叠加的高违约金和复利计息等等,他们实在一次性偿还不起高额的债务,而他们和银行工作人员沟通协商个性化分期却还被一直遭到拒绝,所以,我们只能等待银行的起诉,但是,我们一直都觉得这是银行故意拖延我们协商还款,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自身偿还不起的债务,就算银行工作人员把我们逼上绝境,我们依然偿还不起高额的信用卡债务,这么简单的道理三岁小孩都懂,难道这些拥有高学历的银行工作人员会不懂吗?

  他们一直持续这样做,我们“质疑”银行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来不断的累积我们的信用卡债务,在累积的一定程度上,银行再通过起诉来解决债务问题,这才是信用卡行存在的根本问题。

  甚至,有证据证明,部分村镇银行通过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P2P网贷平台发放“7.14高炮”这种高利贷,因为,我们从很多信用卡用户的征信记录上发现这些村镇银行所上传的征信记录和逾期的贷款金额和“7.14高炮”的金额高度的一致,而且,这些村镇银行所上传的逾期金额记录是存在“砍头息”的金额,因为我们对于这些用户征信上的信息和用户提供的银行流水记录对比发现,这些村镇银行所上传的逾期记录与用户银行流水记录完全不一致,因此我们发现这些村镇银行上传到征信系统上的逾期金额是存在“砍头息”。

  而这些村镇银行的这种行为很明显违反了《合同法》第二百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相关规定,关键是,这些村镇银行所上传的征信信息很明显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因此,他们所上传的这些与事实不符的征信记录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如今,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错误上传征信数据引发的纠纷案件呈增长态势,而被错误上传征信信息的主体用户消除这些错误的征信信息十分困难,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对于银行上传的个人信息加大审核力度。

银行通过P2P发放7.14高利贷,逾期后上传个人征信存在“砍头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