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之王”中银消费金融的迷之催收与迷之撒钱

作者:克拉编辑:西贝疫情之下,消费金融公司的逾期压力增大,平台也对用户是否可以延期还款摇摆不定。3月10日,国务院扶贫办明确表示,与银监会出台小额信贷优惠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款的贫困户,允许其延期半年并不做不良贷款记录。不过,近期有网友投诉称,中银消费金融言而无信,在登记

“诉讼之王”中银消费金融的迷之催收与迷之撒钱

“诉讼之王”中银消费金融的迷之催收与迷之撒钱

  作者:克拉

  编辑:西贝

  疫情之下,消费金融公司的逾期压力增大,平台也对用户是否可以延期还款摇摆不定。

  3月10日,国务院扶贫办明确表示,与银监会出台小额信贷优惠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款的贫困户,允许其延期半年并不做不良贷款记录。

  不过,近期有网友投诉称,中银消费金融言而无信,在登记了延期还款的情况下再无下文,甚至通过爆通讯录、群发短信等方式暴力催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原消费金融还陷入“迷之撒钱”的争议,被疑应付监管,紧急退还违规收取的“砍头息”。

  “中银莫名其妙打款给我,这是不是诈骗我贷款呢?”

  “上午收到100,下午又收到129,什么情况,我好慌……”

  “太意外了,就像新年红包。”

  去年年底开始,中银消费金融(以下简称“中银消金”)莫名给多名借款用户退费的消费刷遍了朋友圈。用户收到的转账金融不等,少则几毛、几元、几十元、几百元,金额较高的也超过千元。如有用户收到0.91元、93.91元、1597.53元等等。

  有趣的是,经询问下,客服回应不一,“回馈老客户”与“系统故障”两种说法在借贷用户间流传。

  有行业人士称,中银消金退款可能跟监管要求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年化利率不能超过24%的监管利率红线有关,实际上是退还之前违规收取的“砍头息”。

  虽然此次中银消金向借款人退费的范围和力度都很大,可遗憾的是并未赢得好评。多位借款用户反映,中银消金突然退款,“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任何解释”。有用户甚至因为退款过于突然、退款原因不明而上投诉平台投诉,要求“按正规途径退还该款项”。

  新金融名人堂发现,这场看似无厘头的红包雨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作为四大行中唯一的消费金融公司,不仅昔日风光消退,而且屡受诟病。融资缩水八成、业绩下滑、数次违规被罚,被曝暴力催收、信用体系存在漏洞等负面缠身。除此之外,中银消金代理渠道商乱收费的行为也备受置喙。此次“撒钱”或为监管强压下的无奈之举。

  1

  频遭“砍头息”投诉

  此前,中银消金的“烦心事”从未间断。

  据一视财经调查发现,截止目前,中银消金在聚投诉平台的投诉贴超过1000条,投诉的内容包括高利贷、砍头息、暴力催收、高额逾期费用、征信未结清等,其中被用户投诉较多的要数高利贷、砍头息。

  而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中银消金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起诉他人的裁判文书合计近份,远远超过其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堪称“诉讼之王”。其中近2019年裁判文书就达件,涉及法律诉讼省份高达26个省级行政区域。

  (以上数据来自企查查,数据截止1月14日)

  其实,中银消金的合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18年,公司就曾因存在“以贷收费”行为,接连吃了三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近300万元。

  2018年5月28日,中银因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上海银监局处以138.68万元的罚款。

  10月10日,中银因违背《征信业管理条例》被上海银监局处以10万元罚款。

  三天之后,上海银监局再度披露对中银消金开出的罚单,并点名其存在三项问题,做出了“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150万元”的处罚。

  根据上海银监局的披露,被处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违规收费和借贷风险方面。没想到,事隔一年多,中银消金触及潜在借贷风险问题有增无减。

  新金融名人堂发现,中银消金旗下的新易贷微贷款、2345贷款王等都曾被屡屡投诉收取砍头息。除此之外,其合作平台也问题重重。中银消金与还呗、乐贷款、新浪金融旗下有借、新浪卡贷等平台均有合作。其中,新浪卡贷还作为贷款超市为多家现金贷平台导流,而“新浪卡贷上全部都是714高炮”。乐贷款更是出现在近日公安部查处的100款违法违规APP名单上。

  步入2020年,针对网贷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据此前媒体报道,部分消金公司已经得到地方监管的口头指导,开始调整现金贷利率至24%红线以下。

  而中银消金作为一家银行系持牌正规军,在监管收紧的当下由此做法,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早在2019年11月15日,中银消金在官网发布了一则简短公告,称“尊敬的客户,我司近期将逐步统一客户逾期违约金收取标准,即‘根据实际逾期天数对贷款余额按照日息0.5‰收取’。特此公告。”

  日息0.5‰的逾期违约金标准折合成年化就是18.25%,这个费率水平和银行信用卡的收费水平接近。显然,或许是由于监管的压力,中银消金在2019年的年末,终于宣布停止向借款人收取畸高的逾期费率,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中银消金会向昔日的借款人发送“新年红包”。

  2

  风险暴露,利润下滑

  依托中行作为大股东,中银消金如今却也逃不过资金的魔咒,负债结构单一、资金成本高,同时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恐怕其遇到了一定的发展瓶颈。

  财务数据显示,中银消金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59亿元,同比低于2017年13.75亿元的净利润额,下降幅度高达59.35%。

  此外,中银消金的现金及银行存款资产大幅萎缩。2018年,其现金及银行存款为0.62亿元,约为2017年现金及银行存款的3成。

  从数据上看,中银消金的业绩呈现断崖式下跌,多渠道融资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上海银保监局11月15日公布了中银消费金融的增资情况,同期其注册资本由8.89亿元增至15.14亿元。然而,中银消金此次增资金额较先前计划增资的35亿元,缩水了82.14%。

  迫于监管对于10倍杠杆的红线要求,消金公司增资比较普遍。但股东增资的积极性也实际上跟公司的运营情况有关,加之目前的消费金融大环境也不是很乐观,监管日渐趋严,所以资本的选择也会很谨慎。

  此次中银消金的原股东博德创新、红杉盛远未跟进出资。也许能看出其对公司经营或持谨慎态度。

  目前来看,中银消金的消费信贷业务包括线上和线下两大类业务。截至2018年末,中银消费金融线上业务贷款余额32.6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9.58%,占贷款总额的比重降至9.05%,笔均贷款金额0.25万元。截至2018年末,中银消费金融线下业务贷款余额328.1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97%,其中新易贷信用贷和乐享贷分别占79.78%和19.53%。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轻资产的公司,靠外部流量,渠道成本越来越贵。而随着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国外大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于规模小的牌照公司冲击也大,给他们的机会不会太多。

  联合资信在对中银消费的评级报告中就说,资金来源较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尤其是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面临较大资金成本压力。此外,为降低资金成本,短借长贷,会导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面临流动性风险。

  在消费金融的战场上,利率红线进一步敲定,意味着持牌消金利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做法,达到快速拓展业务规模的目的,将难以延续。客群下沉是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既要覆盖高风险人群,又要满足年化24%的要求,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或许成为了中银消金最该思考的问题。

  举报/反馈

“诉讼之王”中银消费金融的迷之催收与迷之撒钱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