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如何处理信用卡“套现”,到期按时还行为,影响征信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使用移动支付,人们有需求,市场就会迎合。伴随着移动支付的大规模使用,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平台也应运而生。这些平台为了能够抢占用户,推出了各种花样的消费方式,比如支付宝的花呗,京东支付的白条等等。但不管是

银行会如何处理信用卡“套现”,到期按时还行为,影响征信吗?

银行会如何处理信用卡“套现”,到期按时还行为,影响征信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使用移动支付,人们有需求,市场就会迎合。伴随着移动支付的大规模使用,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平台也应运而生。这些平台为了能够抢占用户,推出了各种花样消费方式,比如支付宝的花呗,京东支付的白条等等。

  但不管是花呗、白条,还是其他的透支产品,本质上都是使用了银行的信用卡功能。利用消费者喜爱先消费、后还款,且不用占用现用资金的心理,以达到自身盈利的目的。正是因为这种产品越来越多,才会使一部分人误认为理念是正确的,甚至“以此为荣”。

  一、套现逾期

  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说白了就是持卡人向银行借钱花,然后在约定的日期里再还给银行。当然了也有很多人利用了信用卡这个功能,一下办理了数张银行卡,然后频繁套现但又会每个月按时还上。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他们并非恶意操纵套现。

  他们每个月用信用卡套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缓解自己目前的资金不足问题。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在他们每次操作套现的时候,内心也都会极其忐忑。一边考虑到不套现,就没有足够的现金一边担心“套现”会影响自己的征信

  还会担心银行会发现自己的行为,甚至疑问银行发现后,会如何处理?信用卡套现,是属于灰色地带的一种行为,我们必须说这种行为其实是不对的。但大部分银行对这种行为也都是采取防控为主,只要没有逾期,并不会上传征信系统。

  二、银行如何处理套现

  也就是说,只要信用卡没有逾期还款,都不会对我们的征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并不是说这种套现行为可以一直使用,要知道现如今银行的大数据系统也是很智能的,银行对每一种信用卡行为会监控。一旦后台监测到套现行为,银行就会对持卡人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一般针对持卡人手中的信用卡,先短信提醒、后降额度、最后会做封卡处理。若是银行在第一次监控到信用卡有套现行为时,会礼貌性发短信告知持卡人,停止这种行为。当我们收到短信时,就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套现行为已经被银行发现了,不能再继续。

  但若是持卡人非要一意孤行,继续套现行为,银行就会开始采取行动,对信用卡实施降额处理。下降额度代表着这件事也已经到达了一个很严重的程度了银行已经开始针对套现进行实质性处理,持卡人必须要停止套现,否则将会面临封卡。

  封卡就代表着持卡人已经触碰到银行的底线了,与此同时信用卡的归属银行还有可能将持卡人记录下来不管过去多少年,该银行都不会再对持卡人发信用卡。当然不管银行采取了哪一种处理方式,持卡人都必须要把欠信用卡的钱还完,且不能够逾期。

  三、套现影响贷款

  否则就不只是银行单方面会对持卡人作出处理,银行还会把持卡人的逾期记录上传到征信系统,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个人征信。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虽然银行卡套现,按时还款后,不会上传征信系统,但在某些方面还是会有一些影响。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提前消费的支付方式,以至于我们在买车买房时都会优先选择使用贷款方式购买。在贷款时,银行都会审查贷款人的征信报告。

  这种贷款审查银行一般是采用人工审核,尽管我们的征信报告没有逾期记录,但若是持卡信用卡过多,且每个月的额度使用比例都较高。银行的审查人员就会认为你在套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核人员对贷款申请人的评价。

  总结:

  银行是不允许信用卡套现的,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很广,若是真的有资金需求的人,完全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当然也会有人认为贷款是需要支付利息的,而信用卡套现只要按时归还,是不需要支付利息的。但持卡人会有这种想法,银行也会有这种想法。

  要知道银行本质上也是属于营利性的机构,持卡人不给银行一点赚钱的机会,偌大的银行靠什么来维持经营呢?当然这些都是细节性问题,对于持卡人本人来讲,需要明白超前消费本身就是属于一种不正确的消费观

  我们中国人一向信奉“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贷养贷并不是长久之计你认为对吗?

  举报/反馈

银行会如何处理信用卡“套现”,到期按时还行为,影响征信吗?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