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催收、过度营销、利率高……各类APP花样求贷款,投诉“重灾区”如何演变?

点击上方“新华财经客户端”关注我们开通借款功能,就送VIP会员;点张优惠券,就会跳转到授信贷款页面……很多人发现,当下各种热门的App,从外卖到出行,从视频到办公,尽管功能各异,但有一点相通就是都能贷款。为何众多APP都

不当催收、过度营销、利率高……各类APP花样求贷款,投诉“重灾区”如何演变?

不当催收、过度营销、利率高……各类APP花样求贷款,投诉“重灾区”如何演变?

  点击上方“新华财经客户端”关注我们

  开通借款功能,就送VIP会员;点张优惠券,就会跳转到授信贷款页面……很多人发现,当下各种热门的App,从外卖到出行,从视频到办公,尽管功能各异,但有一点相通就是都能贷款。

  为何众多APP都能提供借款,为何诸多平台都热衷于贷款业务?不当催收、过度营销、利率高,记者发现这些仍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如何规范这一领域,消费者投诉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满屏皆贷款互联网APP们动力何在?上海市民李华章在上网过程中,电脑屏幕右下角突然跳出一个链接显示:“WPS上也可以借钱啦”,并标注“最高可借20万元,千元利息低至2毛”等信息。“我的第一反应是,WPS不是办公软件吗,怎么也开始放贷了?”李华章说。带着疑惑,李华章点击“测测你能借多少”按钮,系统自动跳转至WPS用户专享页面,上面显示“1千元借1天费用低至2毛,3、6、9、12期慢慢还”。此外,页面还宣称“门槛低,22周岁即可申请;额度高,最高可借20万元;放款快,快至3分钟到账”等信息。在经过引导下载金山金融App后,通过输入手机号、验证码、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人脸识别等简单操作后,App显示李华章可借元。青岛市民穆丽丽在爱奇艺App上购买会员时,也被推荐贷款。事实上,记者测试发现,除传统的支付和理财类App外,手机里其他热门App,从外卖到出行,从视频到办公,80%左右可以贷款,或提供贷款服务入口,额度最高达到30万元。有网民表示:“只要使用手机App,几乎都可以看到相关贷款业务推荐,躲都躲不开。”为何各种APP都“能”提供贷款服务?业内人士介绍,从业务模式来看,目前互联网平台提供的贷款主要有三种模式:自营贷、联合贷、助贷。自营贷全部由互联网平台旗下的小贷公司自主出资,对资本要求相对高。联合贷由互联网平台旗下的小贷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助贷模式则是互联网平台仅提供导流或技术服务。“大多数头部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信贷产品,都是自营贷和联合贷的组合模式。也有部分上市互联网平台转型为助贷机构。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联合贷一方面是平台旗下小贷公司能够赚取息费收入,另一方面降低平台在流量筛选中的道德风险,提升合作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上海冰鉴信息科技副总裁谢旻旗说。为何各类APP都“要”提供贷款或分期服务?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金融业务属于流量变现的高利润业务之一。“可以看到,这些提供贷款服务或入口的App,主要瞄准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收入有限,贷款意愿和需求相对较高。此外,由于贷款业务利润率可观,为其引流也成为很多App流量变现的手段。”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说。“平台鼓励用户支付分期,最终还是希望将用户转化为贷款客户。很多人开通分期支付后,懒得后续改动,将其默认为首选付款方式,平台就可以积累用户消费和还款数据。如果各方面数据良好,平台将会授予客户较大的贷款额度。”谢旻旗说。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开通分期支付和贷款业务也会某种程度上增加用户黏性。提供贷款业务也是满足了自己的业务场景,如美团和滴滴目前都覆盖了其供应链上的信贷业务,如为司机、商户提供经营贷款。不当催收、过度营销、利率偏高仍是互联网贷款投诉“重灾区”这类基于App的贷款宣称“门槛低、审核简单、放款快”,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但记者发现,这些互联网贷款也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不当催收、过度索要用户信息的现象仍存在。记者体验发现,多数开通贷款服务或入口的App需要读取用户通讯录,并读取用户位置信息。类似的条款包括“平台将收集您的通讯录/和您的亲戚朋友及联系人的手机号码”“当贷款逾期时,平台有权向合作单位,以及您的亲戚朋友、联系人披露您的违约信息(含贷款逾期信息)”。网民“雨女”投诉称,在某App上借钱逾期后,不仅本人每天要接受短信轰炸,其父母也频繁接到第三方催收公司的电话,对方还发信息称要按家庭地址寄送法院通知。“我没有失联,会尽快还清欠款,希望他们停止骚扰家人。”该网民说。——看似一天几毛钱,实则年化利率并不低。2020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强调,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虽然已经有规定出台,记者发现在实际经营中,很多App依然使用“千元利息低至XX”等“障眼法”进行推广。比如金山金融App宣称“千元利息低至2毛”,记者通过其借款1000元,约定十二期还款。系统显示,每期要还100.46元,以此计算,年化利率达到20.55%。更令不少消费者迷惑的是,分期贷款到底能不能提前还?如何付利息?有消费者反映,“我按12期还款共需付息4483元。如今借款不到1个月,提前还款竟还要出3300的利息。这一个月的利率是多少!”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平台在客户提出提前还款后都需要付一定的“服务费”“手续费”等。——过度营销“贷款”业务。当下部分互联网公司借助内部平台优势,在支付环节将银行卡支付、余额支付等方式滞后或折叠,优先推荐分期付款、贷款还款等方式。也有平台通过短信“轰炸”,引诱消费者贷款。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内部导流模式能够帮助自身快速壮大业务规模,但在支付方式上损害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不利于客户权益的维护。此外,从业务角度来看,这些互联网公司将内部支付业务与内部信贷等金融业务交叉嵌套容易形成业务闭环,业务开展过程难以被穿透监管,可能引发风险。法规已相对完善后续落实是行业关注重点个人信息如何保护?如何催收如何才能更合理?贷款利率到底高不高?事实上,监管对小贷业务的整顿由来已久。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完善。早在2017年的141号文《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中,就对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不当催收、畸高利率、侵犯个人隐私等多项业务安全重点提出整顿要求。能够放贷的机构首先要求是持牌机构,从而杜绝了过去断头贷、套路贷以及高利贷的现象。随后监管部门在《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上限进行了规定;强调“不得引导借款人过度负债或多头借贷”;也明确“禁止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方式催收贷款”。个人信息保护也是近两年的监管重点。《网络安全法》及《数据安全法(草案)》均强调数据采集方式的合法、正当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于去年底发布意见,规定了网络贷款机构获取用户的必要信息只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或其他真实身份信息(App提供者提供多种选项,由用户选择其一),以及借款人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证件有效期限、证件影印件、银行卡号码。“通讯录首先并不是放贷机构必要获取的信息。广受诟病的通讯录读取,其实只是部分贷款机构风控模型的组成部分。但对于有些平台,如果拥有足够丰富的其他可评估信息,如消费记录等,可能就不需要读取通讯录。是否读取通讯录,或许可以成为不同贷款机构的差异化竞争点。”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说。催收也是当下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于百程介绍,虽然已经有相关法规“禁止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方式催收贷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定是否构成侮辱、骚扰,仍需要进一步明确,判定过程也较为繁琐。不过随着监管趋严,放贷机构也开始进一步规范催收方式,“我们观察到,一些机构开始应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提醒用户还款,而不是外包给第三方通过人工的方式通知。”提前还款是否要交额外的费用,是否应该免除后续的利息?于百程介绍,这取决于借款产品的设置。目前,国家鼓励金融企业创新推出“随借随还”产品,这类产品对借款人更加友好,提前还款也没有额外费用。于百程表示,“随借随还”对平台现金流、控制风控成本等都提出了挑战,很多平台不具备推出这种产品的能力。这或许也将是不同贷款机构的差异化竞争点之一。“整体来看,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已经较为完善。有些法规的施行还在过渡期内,各类监管办法的落实情况将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于百程说。(记者杜康、杨有宗)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编辑:山晓倩

  监制:蒋春林

不当催收、过度营销、利率高……各类APP花样求贷款,投诉“重灾区”如何演变?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