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兑泡沫破裂,网贷平台不兜底了怎么办?

支点哥说:投资不是一件不用动脑就能生钱的活动,也不会有人为损失买单。正视风险,才能拥抱财富。支点研习社熊二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股市有风险,不谨慎是要赔本的。不过很少人会觉得买银行理财会达不到收益,更可能损失本金。其实,不管是多么稳健的投资项目,

刚兑泡沫破裂,网贷平台不兜底了怎么办?

刚兑泡沫破裂,网贷平台不兜底了怎么办?

  支点哥说:投资不是一件不用动脑就能生钱的活动,也不会有人为损失买单。正视风险,才能拥抱财富。

  支点研习社熊二

  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股市有风险,不谨慎是要赔本的。不过很少人会觉得买银行理财会达不到收益,更可能损失本金。其实,不管是多么稳健的投资项目,都有风险,只是有打着“算盘”的金融机构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为投资人的损失买了单,这也就是刚性兑付。

  在目前的网贷行业中,刚性兑付是平台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给投资人的隐形承诺。

  网贷行业中的大多数投资人,把平台的兜底能力放在风险把控的第一位,把平台的产品本身的风险放第二。不管平台说自己的产品是车贷、房贷还是质押贷,投资人信的是平台本身,而不是那些打着马赛克的信息披露。只要平台“背景”信得过,就算平台是自融,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许多网贷行业里投资人的真实心态。

  主流金融机构全面打破刚性兑付

  其实刚性兑付是中国金融领域的常态,各类金融产品都利用刚兑的承诺来吸引投资人。

  在所有投资产品中,除了我们国家发行的债券,没有什么产品能完全做到保本保收益。以前银行的理财产品能做到保本保息,一方面是股市、债市有行情能赚到钱;另一方面,就算赔了钱也拿自己的利润补了亏空。

  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和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银行已经无法在保证自己稳定营收的情况下,完成投资人的刚性兑付。从去年年底开始,许多大型银行已经把以前保本保息类的理财产品,变成了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基本已经告别刚性兑付。

  去年火热的“保本基金”,在今年二月,被证监会要求改名为“避险策略基金”。改名字的同时,证监会同时也取消了连带担保机制。这个连带担保机制是基金公司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为基金的投资损失作担保的同时,基金公司也要承担连带担保。

  证监会取消这个对于基金投资人十分有利的机制,其主要原因还是基金公司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为投资人的收益和本金来兜底。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基金业里所谓刚性兑付也已经被打破了。

  网贷行业刚性兑付魔咒

  银行理财和基金都不承诺刚兑了,监管尚未落地的P2P行业似乎找到了突破口,刚性兑付成为了揽客吸金的王牌。

  虽然网贷新规里明确表示,网贷平台不得承诺保本保息,但是平台依旧在努力给投资人营造保本保息的印象。在网贷平台有意无意地精致包装下,股东背景实力代表了平台刚性兑付能力。银行和基金不保本保息后,网贷平台趁着监管宽松的红利,扛起了刚性兑付的大旗。

  网贷行业挥得动这刚性兑付的大旗吗?

  零逾期、零坏账是现在很多主流平台宣传的标配,但是这可能吗?很多宣传零逾期和零坏账的平台,大概只是在逾期和坏账发生时,拿自己的资金或者发假标融资,去为借款人垫付了,只是把风险累积到了后来的投资者身上。相较于银行和基金这类传统金融机构,网贷平台本身的资产端资质较差和违约率较高,做到零逾期和零坏账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坏账规模不大,平台还可以用这些不明资金去填补。但一旦坏账集中爆发,平台资金无法满足兑付要求,就会出现兑付困难,投资人的对资金安全的紧张情绪,会迅速转化为挤兑风潮。在出现类似的情况后,实力较弱的平台,脆弱的资金链会不堪重负而断链,清盘退出成为唯一的选择。

  “医闹式”维权后患

  数十位投资人举横幅、扎帐篷、堵大门,这是近期发生在借贷宝公司的一幕。这些投资人通过借贷宝平台向他人放贷,但部分借贷出现逾期和回款困难。投资人认为借贷宝催收不力,于是要求借贷宝兑付其在平台上未能收回的借款。借贷宝以平台仅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为由,拒绝了这些“上访”投资人的要求。另据消息,这些“维权”的投资人陆续被公安带走。

  有理不在声高,更何况扎帐篷、堵大门是违法违规的行为,但是这样的“医闹式“维权,确实能让一些平台为了声誉而为坏账兜底,息事宁人。但这样助长了投资人错误的维权意识和方式,导致行业整体刚性兑付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次借贷宝的事件参与维权的人数在数十人左右,执法部门能够妥善地处理,如果规模扩大,恐怕就不是执法抓人能解决的了。

  对平台来说,比挤兑潮更恐怖的是,投资人“登门造访”和可能引起的群体事件。现在的环境下,平台一旦出现逾期,维权意识“满分”的投资人就会揭竿而起找到平台、告到相关部门。

  由于此类事情普遍涉及的投资人数量较多,相关部门首先会对平台施压,并要求稳定投资人避免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这时平台就多半不能以单纯的信息中介的名义来“甩锅”了。在平台本身不存在法律和道德问题的情况下,原本不该背锅的平台迫于有关部门的压力可能也仍然需要填补坏账。

  现在网贷行业大环境就是,一旦爆出逾期而无法刚性兑付,中小平台基本就无法正常运营了。平台无法正常运营,后续的存量问题也就自然不能顺利地解决。

  银行和基金尚不能做到长期刚性兑付,跑路、停业的千家网贷平台中做到刚性兑付的又能有几家。揽客的压力和行业的竞争,导致网贷平台朝着刚性兑付的方向畸形发展,并且滋长了投资人错误的投资观念,这一系列的苦果,最终只能由投资人自己来买单。

  从平台到投资人,目前的网贷行业并没有做好完全打破刚性兑付的准备。一方面是银监会联合四部委要求的不承诺刚性兑付;另一方面是投资人要求刚性兑付时,监管部门施加给平台的兑付压力。网贷行业要真正打破刚性兑付,还需要行业的自律以及投资意识的扭转。

  刚性兑付像毒品让人上瘾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有免费的午餐谁会不吃呢?

  其实不光中国投资者会有这种心理,就连华尔街的投资者也同样会有。在美国股市里,流行着“美联储看跌期权”这样一个说法。从格林斯潘时代开始,每当美股陷入巨大的下跌压力时,美联储都会通过干预手段来稳定市场。一回生,二回熟,华尔街的人都相信股市大跌的时候,美联储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出来救市,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为股市刚性兑付。虽然股市可以被暂时地被救活,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还是落在了投资人的头上。

  中国人习惯了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也确实尝到了甜头,一时要谈正视风险,或许有些困难。不过投资者不能把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思维直接转换到网贷产品,网贷行业的债市风险要比银行高出不少,而对抗风险的能力远不如银行。

  现在网贷行业的平均年化收益是9%左右,平均借款期限9个月,而被视为无风险收益的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是2.2%左右。如果网贷行业能和国债一样做到刚性兑付,那资金不是都流向网贷了吗?抱着侥幸的心理,投资人明知有较大风险却任然要去投资,出现了损失,自己又难以接受。打破对刚性兑付的幻想,这是成为合格投资人的必经之路,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

  顺策略投资,稳定收益

  虽然刚性兑付逐渐被打破,但投资人要做到投资保本是依然是有可能的。要做到保本投资,首先对于收益的预期不能过高。观察网贷业各类排行榜中的前几名平台,基本可以看到平均收益普遍低于行业整体水平,而相对来说这些平台的整体风险应该优于行业整体水平,所以收益决定风险是一定适用的。低收益不一定意味着低风险,但高收益一定意味着高风险。

  在刚性兑付不存在的情况下,有实物抵押的标的相对来说是最适合经验不足和相对保守的投资人。第三方担保和应收账款质押对于经验不足的投资人来说很难去判断风险,而抵押的房子和车子的估值相对来说更容易去判断。

  鸡蛋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就不会因为篮子坏了而损失所有鸡蛋。分散投资虽然不能做到完全分散风险,但是集中投资一定是行不通的。有人在P2P鼻祖LandingClub上做过一项实验,投资100个标的的时候,投资组合能做到保本并收益稳定。

  要投资人做到这样一个庞大的组合包显然有些不现实,不过,分散投资是依然有效的。分散平台投资可以分散平台崩溃和跑路的风险,分散投资不同地区的房贷抵押标,可以分散楼市的风险,而分散投资不同行业,可以分散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这些都是分散投资的策略。

  投资不是一件不用动脑就能生钱的活动,也不会有人为损失买单。正视风险,才能拥抱财富。

  声明:本文为支点研习社原创,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支点研习社二维码,不按要求转载的一律举报!且转且珍惜。

  支点研习社是一家专业客观公正的新金融调研机构,为行业提供有效的投资信息、平台测评以及市场政策趋势分析。

  在人人谈杠杆的世界里,我们给你一个可靠的支点。

刚兑泡沫破裂,网贷平台不兜底了怎么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