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刚毕业就跳楼自杀,去世前1年56笔网贷申请,死后家人~

刚刚从南京一所著名的211大学毕业2个月的阳光大男孩小许(化名),原本风华正茂,却不幸坠亡,只留下一份遗书和留给亲人无尽的悲伤。9月2日,陷入悲痛中的爷爷奶奶还收到贷款平台的催收电话。此前的8月31日下午两点,小许在南京一酒店坠亡。小许坠亡的酒店窗户(图片来源:小许伯父供

大学生刚毕业就跳楼自杀,去世前1年56笔网贷申请,死后家人~

大学生刚毕业就跳楼自杀,去世前1年56笔网贷申请,死后家人~

  刚刚从南京一所著名的211大学毕业2个月的阳光大男孩小许(化名),原本风华正茂,却不幸坠亡,只留下一份遗书和留给亲人无尽的悲伤。

  9月2日,陷入悲痛中的爷爷奶奶还收到贷款平台的催收电话。此前的8月31日下午两点,小许在南京一酒店坠亡。小许坠亡的酒店窗户(图片来源:小许伯父供图)“这几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抗争,每当夜深人静,那种撕裂的感觉都会把我摧残得七零八落,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在坠亡前,23岁的小许向同学发去了这条信息。

  去世前3个月34笔网贷申请小许的伯父告诉记者,昨天也有叫“蓝猫金融”和“青草贷”的平台打电话给他的弟弟(小许的父亲)催收贷款。根据小许伯父提供的催债录音,孩子从青草贷借了3000元本金,并有一天逾期。蓝猫金融则称小许在其平台一共有两次贷款,其中一次是1100元,目前尚欠505元。许伯父说,孩子一直都很乖,从小学到高三成绩都非常好,给家人的印象一直都很阳光。今年4月的时候,许父就收到孩子短信,说欠了大约9万元校园贷,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实在顶不住了,才给父亲发短信,希望父亲能帮他还上。许父到其学校旁边的一个派出所报了案,并将钱打给了孩子,以为孩子还清了校园贷,没想到,直到孩子去了,还在收到贷款平台的催款。小许伯父说,听警方介绍,今年8月小许还曾向同学借钱,应该是为了还网贷。记者用小许常用手机号码通过第三方信用系统查询发现,该号码90天内申请网络贷款34笔,360天内申请网络贷款56笔。据小许伯父介绍,小许今年7月大学毕业后,成功应聘进无锡一家单位,但因有考研打算,便放弃了工作机会,留在南京复习考研。针对小许自杀是否与校园贷有关,警方已介入调查。“撕心裂肺的痛,请远离校园贷。”小许伯父说,像白纸一样单纯的少年,转瞬即逝,希望所有大学生们能以此为戒,不要再让这种的悲剧发生。

  从2016年5月开始的1年半时间里,原银监会、教育部等部委不断针对校园贷出台文件,监管态度不可谓不严厉。“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然而,校园贷却屡禁不止,甚至还“创新”出了更多的高利息收取方式。此前,校园贷可以说是“血债累累”:●2016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郑德幸,先后在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无力偿还,在贷款方多种手段催债之后,不堪心灵伐戮的他,从青岛市一宾馆8楼跳下死亡;●2017年4月厦门华厦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深陷校园贷,被发裸照催债,在泉州一宾馆烧炭自杀;●2017年9月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毓迪贷款20多万,无力偿还时跳江自杀。而在失联前,他还给同学发去一段自残的小视频,上面的他左手割了3道很深的伤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闪银、拍拍贷、及贷等平台在国家取缔校园贷之后,仍悄悄从事该业务。在记者测试的平台中,仍从事校园贷的占比超过42%。其中,闪银平台向学生发放高利贷年化利率高达199.38%,该平台还“发明”了变种砍头息,借1000元,实际只得790元!测试平台授信、下款情况汇总↓↓制图:每日经济新闻邹利

  那些痛失子女、悲痛欲绝的父母,见到此情此景,不知该作何感想?

  校园贷频作恶,为何屡禁不止?

  行业观察人士、消金社联合创始人肖世海认为,第一是以前的校园贷机构形成了路径依赖,也不会干别的,只会放校园贷;第二是一些现金贷产品被包装成了常规的消费分期产品,从而渗透到了校园市场;第三是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来说,普通学生并不是非常优质的借款人,即便能给予贷款支持,其额度也有限,那么有更多资金需求甚至形成借贷习惯的学生,只能向校园贷伸手。供给和需求一直都存在,而监管未能对“变相校园贷”进行识别和有效惩戒,很难抑制供需双方的结合。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分析,从借款人角度讲,整个社会倡导提前消费,“00后”“90后”形成了借款消费的习惯,在“6·18”“双十一”等购物节的全方位轰炸下,剁手党走上了借贷之路。从借贷平台角度讲,无非是“利益驱使”,因为在当下环境,校园贷是不错的利润增长点。而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看来,监管对于校园贷的监管原则是开正门、堵偏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布局,严禁小贷公司及非持牌机构染指。不过从实践中看,银行积极性不高,仍遗留很多空白之地,给非持牌机构留下了很多空间。银行积极性不高,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利率限制。校园贷的盈利模式在于高息覆盖高风险,但银行作为正规军,被各方寄予厚望,不可能走高息的路子,导致银行的校园贷产品很难盈利,缺乏商业可持续性。二是经营限制。校园贷市场太分散,首先把不能跨区域经营的地方性银行排除在外,而全国性银行都是大块头,校园贷市场空间有限,难以引起战略层面重视。三是竞争因素。互联网巨头借助支付工具,已经实现了对校园群体的高度渗透,牢牢握住了这个市场,对于银行机构而言,校园贷并非未开发的处女地,即便全力投入,未必能有好的成绩。四是声誉风险。校园贷业务空间有限,但舆论敏感性很强,极易引发声誉风险,进一步削弱了银行的积极性。

  对于小贷公司和非持牌机构而言,大学生虽然没有收入来源,但信用意识比较强,属于相对优质的客户,在经营压力下,这些机构并不愿意放弃这块市场。同时,在实践中,识别借款人的学生身份需要放贷机构主动作为,若放贷机构有意不作为,以未能识别借款人身份为借口向大学生群体发放贷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搪塞监管和舆论监督,所以不少机构仍在抱着侥幸心理从事校园贷业务。

  认清这些“套路”,对不良校园贷说No!

  又到开学季,校园贷引发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但不少大学生因刚入社会,对其风险缺乏认知,易被蒙骗。

  读图↓↓认清这些校园贷“新马甲”,防范不良校园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学生刚毕业就跳楼自杀,去世前1年56笔网贷申请,死后家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